跳转至

科恩

本文节选自胡作玄. 菲尔兹奖与20世纪数学(四)[J]. 科学, 2002, 54(1):30-34.

Paul Joseph COHEN (科恩)

CohenPJ

在42位菲尔兹奖获得者中,只有一位主要是因为在数理逻辑上的成就而获奖,他就是1966年获奖者、美国数学家科恩(P.Cohen)。这似乎与数理逻辑在20世纪数学中的重要性不协调,而实际上有历史的原因。20世纪最初30年,数理逻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:一方面是希望把全部数学建立在某种无矛盾的公理系统之上,而这个系统最好是集合论;另一方面是集合论的种种问题。

第一方面的问题由于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(K.G\ddot{o}del)在1931年证明不完全性定理而被否定。它表明:一个包含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,如果是无矛盾的,那就是不完全的。也就是说,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命题A,A在系统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被否定。由此,数理逻辑走上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,形成了证明论、递归论、集合论和模型论四大分支,成为与数论、代数、几何、拓扑、分析等一样的专门学科。这样,集合论的同题便突出出来,归根结底,20世纪许多新兴学科如抽象代数、拓扑学、测度与积分理论、泛函分析等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。

众所周知,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一人的独创,19世纪末得到了大多数数学家的承认。但是,它也遇到三大问题:一是集合论悖论的出现,二是连续统假设(简称CH)是否成立,三是选择公理是否成立。这三大问题也推动20世纪集合论三大成就:一是德国数学家策梅罗(E. Zermelo)在1908年首先建立集合论的公理系统,这个公理后来经过多人补充修正成为标准的集合论公理系统,简称ZF公理系统,这样通过公理化解决了悖论问题。但是,另外两个问题仍是悬案。集合论第二大成就是1938年哥德尔证明。如果ZF无矛盾,则ZF和连续统假设放在一起也是无矛盾的,换言之,连续统假设是相对无矛盾的。同样,他还证明选择公理(简称AC)也是相对无矛盾的。

所谓连续统假设,就是在整数集合的基数\aleph_0。与实数集合的基数 C 之间没有其他的基数。如果把无穷基数按大小顺序排列:\aleph_0,\aleph_1,\aleph_2,\cdots。则连续统假设是指 C=\aleph_1,而集合论的第三大成就就是科恩在1963年证明:由ZF既推不出连续统假设,也推不出连续统假设不成立,换句话说,科恩证明ZF与CH是相对独立的。同样,他也证明选择公理的独立性。他的证明用到他独创的力迫法,在集合论中有重要应用,特别是证明许多数学命题在ZF或更一般的系统中是不可判定的。

科恩是波兰犹太移民的后裔,于1934年4月2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长溪,不到20岁就从纽约的布鲁克林学院毕业,然后进入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,20岁获得硕士学位,1958年获博士学位,1957-1958年在罗切斯特大学任教,其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一年。l959-1961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研究,1961年起到斯坦福大学任教,1964年升任教授至今。

1962年之前科恩的主要工作是在调和分析方面,1959-1960年,他做出杰出的工作,特别是证明利特尔伍德猜想,这个成就是如此杰出,以至科恩获得美国数学会1964年度波谢(B\hat{o}cher)奖。这是美国在分析方面的最高奖,是个了不起的荣誉。可是,这时他已转向另一领域并取得更大的成就:在1963年证明连续统假设的独立性,这时离他转行还不到一年。由于这个成就相当于在数学中建立了非欧几何——非康托尔集合论,从而荣誉纷至沓来:除了荣获菲尔兹奖之外,科恩还在1967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,同年荣获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章。